Results
代昊,男,布依族,群众,1984年生,贵州人,讲师。从事作曲、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工作;参与四项省部级课题;参与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音乐鉴赏》;在《艺术评鉴》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2008年受韩国大邱国际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室内乐作品《逐日》,2013年受BBC National Orchestra of Wales委约创作交响乐作品《Brahman》。曾参
李福扬,男,汉族,群众,1976年生,贵州黔西人,讲师。从事理论作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音乐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参与7项省部级基金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李纬霖,男,哈尼族,中共党员,1988年生,云南人,副教授,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师从杨民康研究员。从事音乐舞蹈学院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3项省部级基金课题;在《民族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奖30余项。获校级、省级教学竞赛奖10余项。参与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2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王奇辉,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作曲理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计算机音乐作曲方向。曾多次参与大型舞台剧目策划、作曲、编曲工作,代表作品:杂技剧《大国酒魂》(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舞剧《历》、《鼓道苗疆》、《索玛花开》、《支嘎阿鲁》,侗族广播剧《朱娘郎美》,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音响出版类评审专家等。
张谦,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生,四川开江人。毕业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从事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合唱协会理事、贵州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贵阳市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国内专业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2015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合唱节一等奖;2016年获第二届中国民歌合唱节“金奖”;2017年获得第三届世界民歌合唱节男生组、女生
吴远华,男,侗族,中共党员,1982年生,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人,现任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省哲社规划项目等6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曾获贵州省文艺奖等6项。
胡小东,男,汉族,江西永新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等课程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唐德松,男,苗族,中共党员,1963年生,贵州松桃人,国家一级作曲(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十五届文华奖评委、省管专家、贵州省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普通高校教学“金师”、贵州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校学科带头人。 代表作品:《魂系苗山》《鼓儿咚咚》《神》《鼓道苗疆》《芦笙大摆裙》《芦笙吹起来》《美丽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2708亩、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始建于1955年,因种种原因一度停办,1985年恢复招生
李福扬,男,汉族,群众,1976年生,黔西人,讲师。从事理论作曲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音乐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参与7项省部级基金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共有 38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9 页 当前第 14 页 |